对话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做好农村残疾人脱贫工作 面对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实际且具体的问题

时间:2024-05-18 作者: 展示用品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记者王晶)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自1990年确立起,如今已有30个年头。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理念与倡导,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今年的助残日与往年相比寓意不同,从主题设置上则可窥一二,去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自强脱贫,助残共享”,而今年则是“助残脱贫,决胜小康”。

  这是“老扶贫”人程凯参与的第二十个助残日了,作为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同时兼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他每年都要下基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他常言,“扶贫不到现场,就会觉得不踏实。”而忙完5月17日的助残日,他又将赶往河南驻马店调研。在他看来,接下来就要集中力量,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程凯:截至2019年底,我国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残疾人还有48万多人,这是脱贫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困中之困,为什么?他们当中大多数为劳动能力弱或无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肢体重度残疾人,且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占到三成。仅靠外界激励,让他们自己来获得劳动、就业增收的机会非常困难。

  我一直强调,助残脱贫是脱贫攻坚的硬仗。不采取全社会共同来帮扶、兜底的举措,光靠残疾人自强怎么行。他们脱不了贫,也解不了困,全面小康的成色就会打折。所以我们把今年的助残日主题确定为“助残脱贫”,一定要发挥我们制度、行业联动优势,当然,也少不了残联组织的引导、推动及政策的利益链接。

  程凯: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

  老年人、病人与残疾人的情况不太一样,病人有康复的几率,老年人还有很多政策惠及、子女照顾。但重度残疾人,因残致贫,时有发生。

  部分残疾人的劳动能力、身体健康情况和心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不及健全人,且由于部分人基本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缺少技能,完全靠个人来解决增收脱贫,是几乎很难来想象的。

  比如,有的农村残疾人连门都出不来,甚至部分精神残疾人连钱都不认识,花钱的能力都没有,这样的话,我们要让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的残疾人尽快入住公共福利机构,加强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让他们能吃饱穿暖,这是最基本的,今年务必攻破这座深度贫困堡垒。

  程凯:去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数量减少了120万,从2018年的169.8万人减至不到50万人。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基本“清零”,东北三省、湖北、重庆等地贫困残疾人数量降幅明显。

  这些都与“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息息相关,这是国家针对残疾人福利进行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各地均已落地实施。

  目前,不愁吃、不愁穿,已得到全面解决。而“三保障”中,除了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基本医疗也是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残联已协调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将20多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另外,目前部分地区已将低保线和脱贫线“两线合一”,比如一位贫困残疾人一年低保收入3000多元,但统一后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能达到脱贫年收入标准,这是各地政策兜底的具体表现之一。

  程凯:目前最核心的工作,是要逐步摸清现存尚未脱贫的48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真实情况。第一,对没有办残疾证的贫困残疾人和疑似残疾人要做好评估、鉴定,及时发证,让他们有享受相关扶贫政策的依据;第二,摸清贫困残疾人未脱贫的原因,是收入未达标,还是脱贫但未解困。

  实际上,做好残疾人脱贫工作,尤其在基层农村,面对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实际且具体的问题,困境很鲜明,比如很多残疾人坐在轮椅、躺在床上,连如厕都是难题,就要采取加快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现在,很多残疾人已走出家门、参加劳动,甚至实现了就业,这样的案例很多。

  程凯:我们从去年开始便把“脱贫不解困”的问题作为各级残联最重要的工作来推,就是让他们既脱了贫、超过贫困基础线,生活也要有改善。

  首先,还要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带贫增收的效率,其次还要为贫困残疾人共同生活的亲属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家庭不断增收,这是持续的事。比如最近疫情下,很多地区为残疾人设置公益岗。

  此外,也要考虑将有需要的残疾人送到托养机构,使其家人的劳动力得到解放。目前我们也一直在不断试点托养机构,期待未来残疾人的日间照料服务成为常态。

  程凯:如今,残疾人贫困治理方式更健全,一是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二是贫困残疾人由依赖政策和帮扶向主动参与、自主脱贫转变。

  乡镇一级的残疾人组织叫残联,村和居委会一级的残疾人组织叫残疾人协会,均由残疾人和残疾亲属推选出来,最了解最基层情况,既要监督政策落实,又要维护残疾人权益,让这种纽带作用在基层真正得到发挥,这也是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的重要一面。

  程凯:我国每年新增城乡就业残疾人30万左右,就业的城乡持证残疾人达到900多万人。要让残疾人脱贫的实际效果更突出,没有就业的脱贫是基本脱贫,有收入的脱贫才是高质量脱贫。

  我们依托各级各类培训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养和训练活动,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社会上对残疾人帮扶的利益链接关系,让提供帮助的人既有道德的付出,也有他的劳动补偿,这才是能持续的。

  程凯:随着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业已经不单的是残疾人实现家庭脱贫的渠道,同样成为承载着残疾人希望和梦想的平台。

  比如互联网就给很多残疾人带来了机会,靠残疾人的大脑,可完全实现就业,所以今年推进网络就业将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之一,疫情下我们也在鼓励更多残疾人通过种种网络站点平台来“带货”增收。

  实际上,残疾人的岗位稳定性更强,也更加专注。比如很多物业的保安使用听力残疾人,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盯看监控,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

  另需关注的是,不一样的残疾人,就业环境和帮扶的措施要体现出差异性。比如,若企业招收了残疾人,就要妥善考虑是不是需要对其工位进行专门改造,以适应其劳动过程,这一些细节都要考虑到。

  比如,河北行唐县的残疾人双创园,带领6000多名残疾人走上致富路,而且不是到集中到一个厂里,是辐射至村,建设70多个爱心工作坊,缝衣服、钉扣子,残疾人居家就能实现就业;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很多残疾人以画唐卡为生,不仅成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也在传承着当地的非遗文化。

  最后我想呼吁下,现在残疾人也开始涉足餐饮业,比如有盲人在北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西单开了家“黑暗餐厅”,顾客全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用餐,感受另一个奇妙的新的世界。但疫情下,可能生意不是很景气,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前去体验一下,帮帮残疾人朋友。

  全国助残日“光明影院”为视障人士举办系列在线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组携手腾讯新闻、人民视频、光明网等媒体,推出光明影院“云上光明”全国助残日直播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团队制作的扶贫题材无障碍电影《玉秀》通过直播全网首映。

  “不怕风雨坎坷不忘初心,为了千万残疾姐妹兄弟,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5月17日,由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作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盲人演员蒋灿作曲并演唱的全国助残日主题歌曲《一个也不能少》正式发布。

  疫情影响下,家在北京通州的马艳青不仅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上谋得一份电话客服的工作,还在上个月涨了工资。

  对话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做好农村残疾人脱贫工作 面对的都是一个又一个实际且具体的问题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自1990年确立起,如今已有30个年头。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理念与倡导,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上一篇:【48812】依维柯17座二手车(南京依维柯17座的。03年的车)
下一篇:震裕科技获得一种电机铁芯单片搜集组织专利完成了高效的电机铁芯单片搜集。